钟群鹏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钟群鹏,1934年生,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公司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我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我国失效分析学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40多年来在金属材料的断裂模式与机理、弹塑性断裂判据与安全评定、失效损伤的早期检测与治愈机制、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失效哲学理念与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主持或参与重大失效事故分析和预防决策500多案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杜善义,男,1938年生,力学和复合材料学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同年到哈工大任教,1978年评为讲师,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研究工作,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惠彬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徐惠彬,1959年生,1992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到公司任教,现任公司教授。在德国留学期间与导师Müller教授一起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被同行学者称为“理想伪弹性Müller-Xu热力学理论”。回国后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材料及热障涂层、形状记忆合金和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的博士生中获得全国优博和全国优博提名各1人。徐惠彬教授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华明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1962年5月生,现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材料加工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曾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北京教育创新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等奖励及荣誉。 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华“洪堡学者”协会理事;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摩擦学分会理事、热处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等。 1991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1983年获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学位。 1989~1992年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博士后;19

宫声凯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宫声凯,1956年7月生,博士,公司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88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从事航空发动机用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及热障涂层材料工艺研究,获包括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刁鹏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刁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公司“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获得者,研究生精品课主讲教师,公司首届“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电化学与光电化学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电催化材料、光电催化材料、光能-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环境催化材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组装。在上述领域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导基金等、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等。在材料学、化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Adv Mater.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有多篇SCI高被引论文,H因子32。

于荣海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于荣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磁性功能材料和储氢材料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863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国际刊物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余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 担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编委, Nature’s Group 学术刊物《Asia Materials》编委。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于美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于美,教授,博导。2002年于公司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公司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19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2014年,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航空航天关键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马岳

科研方向:(1)金属结构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 (2)涂层界面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3)铝锂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表征。

个人简介:马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中科院力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今正规网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材料冶金系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及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近百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获2006年部级科技二等奖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马朝利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作为留学生就学于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作为日本通产省新能源与产业开发机构研究员工作于日本超高温材料研究所,从事超高温材料研究;作为日本科学技术厅研究员参加井上过冷金属项目,从事金属非晶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5年应聘为公司教授。

王志坚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王志坚,男,准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和2015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5-202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机械与航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受聘为正规网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准聘教授,获得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资助。从事智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先进制造及相关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Science Robotic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引用2000余次,并受邀担任《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专刊客座编辑。

王敬民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

个人简介: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正规网赌软件获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在正规网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作为首批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系学习,2009年留校在正规网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主讲本科生专业理论课(必修课)《材料物理性能》和研究生核心理论课《材料的光、电、磁性》,主持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材料物理性能》,出版教材《材料物理性能》(第2版)。 主要从事新型磁致伸缩材料、磁相变材料、软磁材料等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装发共用技术项目、军科委创新特区基金等科研项目,在Acta Mater、Appl Phys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他引9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磁制冷材料与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水江澜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水江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2)。先后于天津大学(2000年)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2010年)获双博士学位,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2010-2013年)和凯斯西储大学(2013-2014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经历的研究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目前研究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主要包括制氢催化剂、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迄今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Science, Nat. Nanotech., Nat. Catal.,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中组部青年千人项目(2015)、科技部氢能重点专项课题(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 2019)和地区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202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课题(2020)。担任《Nano Research Energy》期刊青年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氢能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委员等。

邓元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正规网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新型电池与新能源复合材料分会(筹) 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介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应用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资深常务委员,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委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航空材料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山东省“十强”产业智库新材料产业智库首批专家。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IET Nanodielectrics》编委。入选杭州钱江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等。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民用航天预先研究、北京市科技主题计划、企业重大技术攻关等重要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在Adv. Func. Mater.、Phys. Rev. Lett.、Chem.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其中3项实现成果的转化。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毕晓昉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毕晓昉,博士,公司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90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薄膜生长机理与物性、以及软磁合金与磁性能等研究,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朱立群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朱立群,男,教授,博导,1998年公司材料系博士毕业,1999年任正规网赌软件教授,先后在日本埼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SIMTech)做访问学者。指导博硕士学生多人,主持科研项目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及与航空航天、民企合作的课题。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杂志发表SCI文章百篇。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奖、中航工业集团、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成果奖。在国内外出版教材、著作多本,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兼职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表面防护常务理事、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北京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长,《表面技术》、《材料热处理学报》等杂志的编委。

刘彤

科研方向:纳米储氢材料;等离子体合成微/纳米材料及其电磁性能;先进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

个人简介:刘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日本岩手大学工学部,非常勤讲师;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日本京都大学先进能源研究所,产学官研究员;2008年4月至今,正规网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防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800余次,H因子33;发表英文专著2章,中文专著3章。

刘知琪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刘知琪,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物理系主任。 200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国家基地班磁学专业,2013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 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磁电多铁异质结博士后研究,随后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担任“主任博士后”,开展拓扑重费米子材料超导及磁性研究。 在Nature、Nature子刊、PRL、AM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磁性功能材料研究,为国家基金委“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创新研究群体核心学术骨干。主持研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2)、国家基金委优青(2018)及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16)等。

刘翔

科研方向:科研方向:1)新能源材料;2)电池安全;3)关键电池材料再生;4)空天能源材料和器件失效分析及同步辐射研究;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刘翔,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于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和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Khalil Amine院士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起担任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电池材料研究负责人,2022年加入公司。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重大需求,长期从事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高安全正极材料相关研究工作。近5年,以第一、共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20余篇,包括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Joule,Advanced Materials(4篇),J. Am. Chem. Soc.等,引用3500余次,H因子21。研究成果被美国能源部(DOE)、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等专题报道,被Nature Energy等期刊专题评述。申请美国专利2项,担任eTransportation国际期刊青年编委。与新能源行业龙头合作密切,可推荐工作和深造,每年招收1-2名博士及2-3名硕士研究生,常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意者请发邮件联系: xiangliu@buaa.edu.cn。

刘晓芳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刘晓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访问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功能材料和储氢材料,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atal., Matter, Angew. Chem. Int. Edit.,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数十篇,H因子39;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预研重点实验室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航空科学基金等二十余项;担任《InfoMat》、《Rare Metals》期刊青年编委。

共65条  1/4 
首页上页